云媒派--原媒体比价网

企业适合投放传统广告还是抖音广告,它们的区别是怎么样的?

先统一认知:广告即内容,内容即娱乐。
 
传统广告的逻辑是“请明星不能傻乎乎的让明星夸产品真的好用,观众不傻,没有人会转发这种广告性质的东西。”
 
所以后面才有了自嗨型文案,价值观树立型文案、病毒广告以及品牌故事片。
 
其核心目的是赋予广告内容属性,让广告自传播,让用户有内容可看,促使用户转发,依靠明星的脸种下很强的心理认知,品牌占领用户心智。
 
但是这种传统广告思维对于现阶段的抖音完全不适用,而现阶段的抖音投放广告恰恰是让明星直白的推荐产品,用最直白且真诚的表演夸产品好吃、好用、好卡位,比拐着弯磨磨唧唧地说一堆听不懂但挺唯美的台词好一万倍。
 
逼格是有了,可效率整没了,我们抛除“品宣”逻辑,单纯以收割和拔草的角度来看,直接性的ROI产出比才是注重抖音GMV效率的关键。
 
抖音的用户很浮躁,没有那么多时间听你兜圈子瞎绕。
 
即便你的定位很清晰,痛点卡位也恰到好处,但是对于生硬的广告而言,用户没有耐心听完你把痛点和卡位讲再明白,你阐述的所有转化逻辑的大前提是“用户至少有耐心听你讲完”。
 
而事实情况是用户没有耐心,你的絮絮叨叨压根听不进去,所以你必须用“噱头画面”或“噱头开场白”来吸引用户。
 
比较low的白牌入场方式是标题党、流量密码、夸张型暴力画面或者是“伪卖点”,寻找产品并不具备但听起来还算合理且有尝试型消费冲动的卖点,强行掰弯产品的需求定位,赋予产品本身不具备的卖点。
 
比如维C片可以缓解疲劳,含有烟酸的维E的可以美白,牛磺酸可以抗衰老,预防近视吃叶黄素糖果片,易瘦体质吃益生菌可以增肥等等宣传卖点,你听起来有些反智甚至约等于诈骗,但是这就是某些二线明星挂小黄车推广的文案卖点,快速收割也雷同慢性自我阉割。
 
现阶段平台拔草收割最有效的方式还是明星的高级种草,借用明星的脸来给品牌建立信任背书,因为明星的推荐加持打消用户疑虑,合适且恰当的文案逻辑促成转化成交。
 
我们以5A营销逻辑来解释这,A1了解(Aware)、A2吸引(Appeal)、A3问询(Ask)、A4行动(Act)、A5拥护(Advocate),品牌正常线路应该是品宣蓄水种草蓄水,把A1-A3的人群池养够,然后再进行收割。
 
而白牌的逻辑是一入场便收割,从A1直接干到A4,纯效果投放完成种草到拔草的全链路,触达的方式不是传统路径,而是多次的效果广告触达,自然让用户从A1转向A4。
 
这种打法与传统品牌打法没有对错之分,更谈不上所谓捷径区别,问题在于是否适合。
这类打法一方面是比较适合低客单价、低决策成本的快消产品,反正踩坑也无所谓,用户抱着试试的心态买入,至于能否复购是另一回事,先拔草再说。
 
另一方面适合“品类红利型产品”,该产品在相对应类目是微创新型产品,对应细分品类下没有王者,更没有已经占领用户心智的品牌,用户奔着新鲜感和兴趣选择尝试购买,本质上在收割品类红利,与品牌无关。
 
大家总误把“品类红利”当作“品牌红利”,爆品红利遐想为品牌实力。
醒一醒,消费者压根就不care你是啥品牌,只不过你凑巧出现在她面前而已,多次的效果广告投放触达引发的尝试性转化。
 
始于爆品,终于品牌。
当品类红利消失后,消费者记不住你是谁,单一爆品式的打法借不了品牌的外衣终究会面临断崖式下跌。某刻繁荣璀璨,转身消失人间。
 
某一渠道的高速发展会让我们产生“捷径错觉”,激情的创业者总会无意识地放大幸存者偏差,以此来给自己一针强心剂;
但是浪潮褪去后,终归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走品牌必经的每一步。
 
务实当然重要,大环境下的今天把钱花在刀刃上更重要,传统广告VS抖音广告,没有对错只有是否适合。
选择认清现实,趁红利先活下去再补捷径犯下的错,还是选择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选择。
品效并非对立,品效可以合一。

免责申明:问答内容为用户发布,不代表云媒派的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内容。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