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告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红衣圣诞老人是属于可口可乐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如今大家最熟悉的圣诞老人形象其实是由可口可乐公司创造的,早在上个世纪初,广告中的圣诞老人原本长着一张严肃的面孔。直到1931年,可口可乐公司联合艺术家海顿·珊布,创造出了一个喝可乐的圣诞老人形象,从此它便成了圣诞节的一种“专属符号”。
毫无疑问,对于品牌而言,这种超强的关联认知是无价的。
它不仅能够让品牌和特定的节日深度捆绑,同时还能让品牌获得时间的复利,帮助其持续地对外输出自己的品牌文化。比如那个爱喝可乐的圣诞老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需要发玩具、玩玩具,喝可乐……但每当到了圣诞节,来一瓶可口可乐,却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的消费默契。
同样的,就像可口可乐之于圣诞节,很多中国品牌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之于春节那个无可替代的“符号”。于是每年的春节,国内各大品牌也都会无一例外地加入到这个抢夺关键认知的战场,而那些和中国年息息相关的特殊元素,也就成为了大家都想瞄准的突破口。
那些年
被不同符号体系支撑起来的中国春节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大约有1/5的人在过中国春节,而有着千年文化沉淀的中国春节,本身也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品牌的参与方式也各有不同。
有主打情感牌,坚持走走心路线的。比如苹果。
一提到春节,大家就会想到团圆、欢聚,它承载着一种特别的民族情感。“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认知,因此很多品牌都会围绕“回家团圆”的主题来增强品牌的市场亲和力。
从2018年开始,苹果每年都会用新款的iPhone手机拍摄一部微电影,从普通人生活的小切口引入,讲述小人物回家过年的故事,镜头下的真实,投射出大品牌的走心和情怀。
有的则喜欢从仪式感入手,从行为上引导认知。
要知道除了深层次的情感,春节还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仪式,比如发红包、贴福字等等。这也是近年来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社交平台炒得最火的玩法。
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在除夕夜当晚达到了458万人的峰值,从此微信成为国内移动支付领域的头部玩家,而支付宝则是通过集五福的方式,号召全国人民都来参与这个上亿的大项目,截至目前,今年的支付宝集五福活动已经有超过1亿人集齐。品牌号召力可见一斑。
当然,春节营销的玩法还不止这些,还有品牌会结合自身的产品特性,深挖传统的文化元素,创造品牌专属的文化IP。
比如中国传统的生肖文化,历年来无论是国际奢侈品品牌还是国内的本土品牌,都喜欢通过加入生肖的形象来强化春节的氛围。国内知名的食品品牌思念,就从2019年开始连续三年推出了不同的卡通生肖形象,形成了“过春节元宵、可爱的生肖、饺子汤圆”三者与品牌的之间的强关联。
点击放大查看
不难发现,虽然春节营销是各大品牌的必争之地,但品牌们也都非常清晰地认识到,要根据自身的定位来选择恰当的传播载体,就像可口可乐与圣诞老人一拍即合,并不是偶然的成功,而是双方具有相似“认知标签”,让消费者愿意接纳并建立信任。
那么,和圣诞老人一样同样都是被物化的节日IP,中国春节的生肖营销要如何才能构建出品牌自身的特色?很多品牌也都在不断探索当中。
锚定生肖IP文化
品牌的三个出圈逻辑
事实上,节日文化是人类特有一种精神传承,其中尤其以中国的春节影响人群最为广泛。而在这个超级文化IP中,必然有很多可以独立承载春节文化的符号。
上文提到的生肖就是这样的存在。《超级符号理论》的观点认为,品牌要在文化母体中去寻找突破点,并且通过一个被大众接纳的符号,让品牌实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这也是近年来各大品牌选择用生肖形象来切入春节营销的原因。从历年来的案例中,品妹总结了三种常见的出圈逻辑。
第一,主打颜值经济,将产品的仪式感拉满。
春节对于中国人的特殊性,源于人们对辞旧迎新所怀抱的仪式感。而近年来,随着Z世代用户成为消费市场主力,愿意为仪式感买单的用户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尤其在春节期间更是迎来一波爆发的需求。
除了大家熟悉的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生肖瓶,星巴克的新年限定杯,今年有很多的新锐品牌也推出了虎年限定礼盒。比如野兽派的虎年限定鲜花礼盒,观夏的虎年招财礼盒,都是将今年的生肖形象融入到了产品设计中,强化产品包装设计上的新颖感,从视觉的层面去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让新年的氛围感被拉满。
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出圈的品牌,大多以过人的设计感取胜,比较适用于具有独特审美和产品理念的品牌。
第二,融入生肖主题,设计跨圈层互动。
生肖文化不是孤立的符号,它背后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2022年是虎年,因此很多品牌就会结合虎年生肖的精神寓意,创作富有正能量的内容和话题,引导舆论话题。
这种以生肖背后的文化内涵来引发全网互动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将大众情绪引向终端的购物行为,品牌一旦找到用户的情绪入口,就很容易做到品效合一。
第三,提炼生肖IP,打造整合营销事件。
有意思的是,虽然很多品牌会用生肖文化来做文章,但他们所呈现出来的生肖形象,并非特指,而是一种笼统的属相概念。
但现实是,用户只会被那些赋予了“唯一性”的形象所打动,比如可口可乐的红衣圣诞老人,以及思念的“2022年好运虎”。
从2019年开始,思念针对不同的生肖年份,陆续设计了“吉利鼠、开运牛、好运虎”等原创的生肖形象,并基于这个专属的IP,推出了一系列的整合营销。
一方面品牌通过视觉的焕新铺垫新年氛围。
在进入春节营销的大周期后,品牌就在全国市场上线该年度的生肖形象,今年思念就在全国的终端渠道中覆盖了2022年好运虎的形象,打造有别于其他品牌的新年仪式感。
在品牌主打的金牌虾水饺、玉汤圆等产品包装上,思念也加入了全新的生肖形象,并在线下推出了生肖限定礼盒、玩偶、冰箱贴等周边产品,营造出更有辨识度的产品形象。
与此同时,品牌还以“好运虎”为主角,拍摄了一支魔性的TVC短片,将它萌趣、可爱的IP形象呈现得更加完整。
值得注意的是,思念在近3年的生肖动物设计中,都非常统一地选择了软萌的动画风格,这其实是品牌针对目标用户的喜好做出的选择,这种设计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和潮流,尤其是80、90后的女性群体,能够便于品牌快速拉近与用户的心理距离。
另一方面,是利用现有的IP认知做传播上的整合。
既然是符合年轻用户喜好的生肖IP形象,那么就要找到年轻人最集中的渠道做极致的内容传播。
思念没有拘泥于网络视频平台单纯投放视频广告的形式,而是做到了三个跨界的结合:一是网络视频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相结合,在腾讯、优酷等OTV平台上和抖音短视频同步进行开屏广告投放,二是打通传统卫视与网络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壁垒,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的产品广告植入,三是首度尝试网络视频平台的OTT创意媒体形式,让用户打开电视就能感受到“好运虎”带来的喜气和欢乐。
不仅如此,思念还结合自身的主打产品做进一步的用户心智引导。
众所周知,思念是一家以饺子、汤圆、面点为主的传统食品品牌,而在中国新年期间,大家原本就有吃“吃饺子汤圆”的饮食习惯,思念在春节期间通过产品设计、话题引导、广告投放、线下促销等一系列的动作,将中国人的这些饮食习惯和品牌进行了无缝转接,大大提升了品牌在终端的成交效率。
从事件营销到春节的大IP策略
品牌要学会去延续和打破
事实上,品妹每年都会听到很多关于“新年营销了无新意”的评论,但欣慰的是,每年我们仍然会被一些特别的创意打动,客观来说,品妹认为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和打破”,仍是春节营销破局的关键。
首先,要从内容审美、传播链路上做到情感的延续和推进,沉淀品牌的认知资产。
去年品妹在《春节营销收官,思念如何让年轻人用行动诠释爱?》(戳我回顾)一文中就提到,品牌遵循连贯定律,不管是品牌的塑造,还是情感的传递,都需要长期的投入。文化是有延续性的,品牌也应如是。而思念在每年的生肖IP创作中,都体现出了这种情感的延续性,品牌通过稳定的内容输出和认知传递,让品牌慢慢建立起和春节文化的连接,从而构建其在春节文化不可替代的位置。
其次,从传统文化中提炼时代需求,为用户创造更高的期待感。
有了文化的延续,自然也要有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以生肖文化为例,它绝对不是高冷的植入就够了(国外奢侈品品牌经常翻车大多就源于此),而是要基于对核心用户的情感洞察,打破固有认知,去创作出的符合她们喜好的形象和内容。正如思念品牌借由今年“好运虎”这个生肖IP,很好地将年轻用户喜欢的设计风格和趣味内容融合在一起,也就勾起了大家对品牌未来在生肖文化创意上的期待,为来年的回归埋下了伏笔。
总而言之,每年的春节营销看似是一场庞大混杂的营销战役,但从根本来说,考验的是品牌从传统文化中获取营养的创新能力,品牌想要从传统文化中借势,就必然要兼顾到短期营销事件的爆发和长期品牌资产的累积,才能在浮躁的流量时代中,成为最特别的存在。
免责申明:问答内容为用户发布,不代表云媒派的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