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活动运营,文章总结了12个新手坑,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其实这不算一个坑,因为毕竟用户群固定下来以后,确实存在某些
运营
策略屡试不爽,每次都能派上用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做活动达到的效果只是短期的,千万不能为了追求好看的数据、完成kpi而滥用活动,如果一个产品对用户没有产生长期价值的话,用户最终也会离开的。
完成kpi确实令人激动,可以产生三分钟的成就感,但是千万别忘记kpi背后的意义。举例吧,一个以“提升活跃用户数”为目的的活动,在kpi上可能是“活跃用户数达到1万”,而如果仅仅围绕着完成这1万的指标,忽视了促活跃背后的下一步计划,很容易就陷入了“唯kpi论”的沼泽中。
这绝对是重大隐患!一定要测试!不要想当然的以为,用户都会按你设计的流程参与,也别轻易相信技术的能力(当然嘴上可不能这么说),一定要测试!一旦活动开展起来后才发现功能不足,引导不足,链接错误,要么接到大量咨询和投诉,要么用户直接甩手走人,或者,用户卡在某个环节,整个活动白做了。
做活动首先就要列出手上能作为奖励的资源,然后要确认成本,如果成本预估出现失误就麻烦了,估大了还好一些,一旦估少了,用了预算2倍的钱做了同样的事,这个锅到底谁背?
运营人员永远要有一颗强大的心,为了提升指标,办法总比困难多,即使预算不足,也要拼尽全力。想一想,活动流程是不是可以更有趣一点?活动
文案
能不能优化?近期哪些热点可以蹭一下?有没有以前没有试过的
渠道
可以尝试尝试?还有哪些资源没有用足?可以和哪些平台或产品联合做活动以共担成本?
无论是跟社会热点,还是自造热点,千万要记得,这个热点与自己产品的核心价值有没有正相关。如果你的产品定位的人群年纪偏大,就不要跟什么娱乐八卦的热点,而如果产品定位人群都是年轻人,千万别弄什么革命年代忆苦思甜的活动。而某些比较有争议的热点,比如前段时间的“罗某笑”事件,如果没有万无一失的策略,最好不要跟。还有一些过时的热点,也不要因为个人喜好而固执的追。
每年双11提前好几个月就开始预热了,一些商家的小活动也会通过各种渠道提前告知用户,让用户有心里准备和预期。反之,如果忽视了活动的宣传,即使活动设计的再好,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要记住,活动的目标对象决定活动的宣传渠道,如果针对的是都市白领,那么预算足够的情况下写字楼的电梯广告就不能忽视。
这又是一大忌,了解用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你必须时刻知道你的用户是谁,处于怎样的生命周期,根据用户的不同而设计出阶梯式的活动方案,以最大限度的“榨取”你的用户。流失用户的召回和抓取新用户的策略往往是不同的。
活动可大可小,但是无论是什么规模的活动,都要让客服熟悉规则。客服是与用户接触的一线人员,在你培训他们的时候,很可能会听到你未曾想过的现实建议。另外,一份详细、标准的客服faq也会极大的降低活动开展以后的沟通成本,也会让你的工作加分不少。
想当然的认为自己设计的活动万无一失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你需要在活动启动后随时关注活动数据,即使没有出现异常,也要观察有没有可以优化的地方,多看多思考,多想想当前的数据背后说明了什么问题。
在某些
拉新
活动中,尽管你已经做了预防水军的措施,但是还是有人通过正常的途径刷走了奖品,或者某些用户光看数据可以判定是水军,但是他的参与过程却并没有违规。这样的情况下,到底发不发奖,成为运营人员纠结的事。以我的经验看来,如果活动有可能吸引到水军,就必须在规则介绍中明确说明活动有预防机制,请规范参与,同时说明主办方有权冻结异常账号。万一出现了漏网之鱼,情节较轻的就发奖吧,比较严重的可以直接联系对方,仔细了解对方参与流程的同时,判断他是不是你想要的用户类型,再决定要不要发奖。
即使你活动做的再出色,也要及时复盘总结。评估活动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可以让下次活动有备无患,而梳理出此类型活动的sop,更能让以后的工作效率更高。在策划初期,就要有“等结束了一定要复盘”的思维,在活动执行进程中及时记下与策划不一致的地方,或者产生的新想法,可以让下一次活动事半功倍。
免责申明:问答内容为用户发布,不代表云媒派的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