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媒派--原媒体比价网

小平台、受众面小的专业社群怎样实现冷启动?

时间:2022-02-15

社群运营

其实是

全栈运营,内容、活动、拉新、留存、活跃、转化,都需要在一手包办。对

运营

人员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那小平台、受众面小的专业

社群

怎样实现

冷启动?

社群是集聚用户,促进转化的一种好方式,各大公司都在用,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大公司的社群运营做的风生水起。但大多数的运营人员所在的公司比较小,没有资源,行业垂直度比较高,专业性比较强。

当我们开始0起步着手新建一个社群的时候,直接照搬大公司或者大众化行业的模式,可能效果不佳。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实现冷启动,做社群运营呢?

首先我们了解自己的产品和社群特点,以及最大的困难。

社群初期拉新模式一般有两种选择:

如果是购物,美食等符合大众需求的社群,以上两种形式都见效很快,只要产品内容好,也不用太担心后期的活跃和转化问题。但如果是如题所说的受众面小,专业性强的社群,则需要一番考量了。

前者对于一些受众面暂时相对少的领域,聚集用户速度太慢,因为初始用户基数太小,导致传播也慢,运营人员可能很难向领导交代。后者虽然能快速聚集用户,但是可能真正的受众比例并不高,花了成本可能只获取一批质量很低的

羊毛党,在之后的运营中会浮现活跃低,转化低和广告多的情况,运营非常吃力。

当然用户质量跟奖品的选择也有关系,选择相关度较高的奖品启动较难,但用户较精准,相关度不高但大众化的奖品,能迅速聚集大基数人群,但可能对

留存率

甚至裂变效果有很大影响,这是一个需要特别留意的地方,如果使用这种方法,需要有补充方案过滤用户。

从用户聚集快速来说:

内容拉新低相关度奖品拉新

那么,对于小平台我们该选择哪种方式,又使用什么方式才能各自避免两种方法的弊端呢?

其实两种方式都可以选择,或者说应该搭配两种方式,各取所长。当然仅仅使用这两种拉新方式,但是后续配套运营跟不上的话,依然会前功尽弃。接下来我们就讨论最简单的一整套拉新方案。

在讨论拉新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在拉新的过程中,不可能每个拉到的都是精准

目标用户,并且也没有必要。但是我们依然需要关注用户分层,或者说用户分类,也必须知道,我们每一个运营环节的目的是什么,尽量让每一个用户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运营助力。

简案如下:

其中必须注意的关键点:

准备内容不仅仅是为了拉新,也是为了留存和活跃,甚至转化。内容是社群保持青春和活跃必不可少的,但是内容的选择是需要仔细考虑的。

我一般会把内容分为两个层次:

这两个层次设计的考虑是,第一个层次的内容针对强需求强粘性的用户,也就是所谓的

kol,他们同样也是活跃和转化的主力军。针对这部分用户树立社群专业的形象,对长期活跃和转化甚至复购,都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层次的内容针对感兴趣但目前需求不够强的用户,作用有两个:

在内容的投放上,需要根据当时用户的构成和用户偏好不断调整,不仅仅迎合用户的喜好,更加要带有产品本身的

推广

目的。

我试验的结果是,强相关的内容最好能有五成,定期发布,定期举行讨论或适合的活动,在精准用户非常少的情况下,强相关的内容可以降至三成,不能再少。同时注意和头部用户的感情维系,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和头部用户单独沟通或者拉小群沟通。如果能有意识地举行活动,让强弱相关的内容自然关联。

当然,有很多时候,满足弱相关,专业性弱,趣味性强这几个条件的内容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就需要深度挖掘。

同样的,奖品也是准备的相关度高低的两种。在没有种子用户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低相关度奖品是出于吸引更大用户基数迅速参与到传播中的目的,相关性强的奖品就是出于吸引潜在目标用户加入社群的目的。

但请注意:相关度低的奖品不等于无相关度的奖品,并且两种奖品最好有一定的继承性,如果在选择无相关度的奖品,副作用非常大。副作用一是根本无法培养或转化,副作用二是匹配度太低的用户带来高匹配用户的几率几乎没有,第三这些不匹配的用户会影响到已有精准用户的留存。

那么为了尽可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则需要理清楚奖品和用户的作用,对活动和奖品进行合理设计。

在最初期的活动中,我们设计转发得奖活动,转发即可得奖,奖品是相关度较低奖品,转发的内容可以是社群的活动,可以配套和社群定位相关的奖品,以吸引和筛选潜在目标用户。

比如说:一个少儿编程的产品社群,我们设计两款奖品,高相关度的编程

工具

和低相关度的数学教材。数学是一个k12阶段家长都很关心的刚需内容,而编程和升学相关度较低,不是每个家长都有意识。

所以我们面对全量家长,做转发送数学教材的活动,转发的内容是参与某个少儿编程活动获得少儿编程工具。

那么我们就聚集了两个类型的用户:

对编程感兴趣的家长一般是一二线城市的白领阶层,通过他们裂变的用户对少儿编程感兴趣的几率也比较大。而对数学感兴趣的家长和少儿编程感兴趣的家长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非常重视孩子未来的发展,甚至具象到重视对孩子

逻辑思维

的培养。那么从数学这个切入点到少儿编程这个目标,这部分用户也是有培养潜力的。

社群运营保持青春活跃的关键在于价值、习惯和感情。

价值的来源有两个:

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成就感的定义也是不同的,对一般用户来说,成就感是指在社群中

得到

的东西让他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获取成就感,这一点和内容与

活动运营

重合度很高。

而对于活跃用户来说,是要在本社群中获得成就感,我们需要通过活动和话题运营来给kol表现的机会,设置可以参考

会员体系

运营的方式,给用户成就感。在活动结束后,群主也可以通过奖品和其他方式来激励用户,不仅可以激发用户的忠诚度,甚至可以带动其他用户,或在用户

朋友圈

里创造二次传播的机会。

习惯需要通过时间来培养,摸准用户的作息,选择合适好记的时间,定期投放内容,定期举行讨论和活动,但是周期不能太长,周期太长用户会遗忘。比如:看这样几个时间,每天晚上9点,每周三晚上9点,每月15日晚上点。

显然,每天晚上9点,用户不容易遗忘,习惯更加容易培养;每周三晚上9点就需要足够的诱惑和不断推广提醒,并且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培养用户的习惯和依赖性;每月15日的周期就太长了,用户容易遗忘,习惯不容易培养,而且显得内容太少很苍白。

考虑到运营形式多样化和成本问题,选择每天一次和每周一次的频率都是很常见的。还有一个培养习惯比较好的方式是,同类活动采用统一内容或者样式的口号。

比如:我举办过每周三晚上9点转发抢特价书的活动,当时的口号是“不要谢我请爱我”,虽然这个口号其实和业务相关度不高,对第一眼用户的诱惑力也不是很大,但由于每周三定期推送,并配同样的图片,传播力和参与度都是很高的。

有很多运营人员提到,对于头部kol,感情维系是非常有效和关键的。事实上,在我们的实际操作中,只要是目标用户,感情的维系都非常关键。但是对于不同的用户群体,感情维护的形式是有区别的,并不是根据用户的重要性来判断的,而是根据不同用户的情感需求来判断的。

不管怎样的用户,对社群的基本情感需求是:

社群有温度,群主活生生。

但是所谓社群有温度,并不是指叫用户一声亲,更不是对用户有求必应,毕竟我们还有

营销

的任务不是么?

我认为效果比较好的一种方式是给群主塑造形象,最终目的是树立用户对群主的信赖度。在塑造群主形象之前,我们需要对我们的运营目的和现有用户群做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塑造专业且接地气的形象。

在运营中所有的沟通内容和方式,需要吻合人物设定,不过也不需要太紧张,毕竟塑造形象也需要时间,慢慢释放和表现。所以立好基本设定后,是可以根据对用户的深入了解来不断调整的。

比如说:我曾经运营的一个英语学习群,用户特征是18-25岁,家庭条件一般,现阶段英语水平一般,一线到三线城市都有,八成以上女性,七成以上有出国留学的意愿但尚未作出决定,有强烈的发展意愿。

根据这些条件,群主设定是西部山区出身,家庭条件中下,爱做饭,有留学经历,25岁左右,性格幽默,坦诚直率的粗线条工科男,这一设定是为了给用户打造一个亦师亦友的形象。

他的履历和大部分用户的经历和理想有重合度,是用户期待中的自己的现实版本,他的奋斗精神,英语学习经验都会得到用户的认可,他的性格和小爱好,让他更接地气,散发独特的魅力,更容易拉进和用户的关系。

他推送的内容和举行的活动,并不是像很多社群,包括很多大厂的社群一样,仅仅是定时的冷冰冰的固定格式化的推送,他的推广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甚至他的言语风格和小爱好就能引起话题。他的朋友圈有生活,精心挑选社群用户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短短半年的运营,用户对群主的信赖达到非常理想的状态,原本担心过于直率的性格会引起用户投诉,没想到不但没有投诉,反而让用户感觉更加真实,放松不必要的警惕感。

以上这些,跟一般机械的内容推送,产品推广相比,都没有投入更多的运营精力,也不需要一对一和用户进行沟通,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情感维系的效果。

对于活跃用户,或者kol来说,群主也就是运营人员的特殊关照也是非常必要,而且效果非常好。

社群运营其实是全栈运营,内容、活动、拉新、留存、活跃、转化,都需要在一手包办。对运营人员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毕竟全栈运营的话,个人整体把控的可控度比较高,如果思路对了,是很容易出效果,甚至出爆款的。

免责申明:问答内容为用户发布,不代表云媒派的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