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媒派--原媒体比价网

微信公众号的生命还有多久?

时间:2022-02-13

比来几个月,行业内开始讨论

微信公众号

没落了。

出现这种声音并不奇怪,早在2015年起,就有唱衰

微信公众号

的声音出现:

“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越来越低了!以前降到10%也就算了,现在到了5%啊!”;

“除了打开率低之外,即使偶尔做出一篇10万+的文章带来的粉丝数增长可能只有几百摆布!”

.....

低迷的数据让自媒体人触目惊心。而在本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发布的《微信公众号步入淘汰期》,以及小马宋的一篇《忧桑,公众号的衰落是不成制止的》更是引发了无数自媒体人的共鸣,加剧了公众号的衰颓之声。

纵不雅观如今的内容行业格局,今日头条毗邻城下、步步紧逼,百度高调回归内容分发的发家之本上,阿里紧追猛赶,重金投入扶持大鱼号,网易将网易原创号视为最重要的战略之一。

是内忧还是外患?面对着众多内容平台的博弈,加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更多元化的选择,微信公众号是否行将老矣?其生命还有多久?未来的发展趋势又如何?微信又该如何破局?

本文将分以下几个部分来重点聊一聊这些问题。

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历史

微信公众号的内忧

微信公众号的外患

微信的解决措施

微信公众号的破局猜想

一、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历史

首先,笔者从内容相关角度来梳理了微信发展的重要节点。

2012年8月17日,微信公众平台

上线;

2013年8月5日,微信公众号被分为订阅号和办事号,其中订阅号消息被折叠;

2014年7月,微信公众平台

首次将文章“阅读数”和“点赞数”公布,并丰富了后台数据;

2014年7月7日,微信公众平台新增推广功能公众号可申请成为广告主和流量主;

2015年1月22日,上线原创声明功能维护原创者权益,鼓励优质内容生产;

2015年4月1日,自动回复、自定义菜单配置全面开放;

2015年8月11日,“赞赏”功能邀请内测原创掩护机制再升级。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从以上微信的一系列迭代可以看出:

公众号运营

后台基础功能和公众号的内容生态在微信公众号诞生的一年内基本搭建完成。因为此时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极大丰富,13年8月份微信订阅号的消息被折叠成为一定之举,这可以说得上是微信公众平台第一个“红利期”的结束。

又在一年之后,微信公开文章阅读数和点赞数,微信公号内容从此有了一个可以度量的价值尺度。同月,微信新增广告主和流量主的开通。微信通过给予广告收益的方式来鼓励自媒体创作优质内容。

此时此刻的微信公众号可谓是春风得意,7月底,微信公众帐号的总数就有580万个,且每日新增万个。一时间,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无数自媒体人眼中的香饽饽。

我们现在熟知的“罗辑思维”、“十点读书”、“视觉志”、“商务范”等一大批自媒体,,都出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后的两年内,他们无疑是微信平台红利窗口期中最大的获益者。

火爆的内容局面引来无数内容创业者跃跃一试,一张身份id审核就可以成为一个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呈井喷式发展,宽松的准入机制带来了一批毫无内容生产能力的营销号,将抄袭之风蔓延到公众平台的每个角落。

15年1月上线的原创掩护机制应时而生。然而在微信公众号诞生两年半之后,从15年5月起,新榜指数前500的微信公众号总体阅读数连续下滑、微信打开率大幅下降。

《中国微信500强月报()》

微信公众平台的红利期正式关闭,风口上的微信公众号已成明日黄花。

二、微信公众号的内忧

放到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状况来看,盛极必衰,没有任何一件事物一直处于高速上升的状态,在触达到一个零界点之后,一定会转向缓慢下降。

从内部看,我认为微信公众号的阅读以及打开数据的低迷原因有三点。

1、原创新鲜内容的缺失

免责申明:问答内容为用户发布,不代表云媒派的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内容。
本站部分内容由合作商Chinode协助创作,Chinode是帮助国外品牌进入中国的数字营销机构(China Digital Marketing Agency),新闻稿发布服务(Press Release Distribution in China)由本平台协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