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苏炳添的新身份揭晓——招商银行全球品牌代言人。
东京奥运会之后,运动员们再度成为品牌的宠儿。其中,苏炳添除了因为刷新亚洲记录,被称为“亚洲飞人”以外,更是拥有“爱情长跑”、“大学教授”、“打破年龄焦虑”等众多话题点,成为顶级国民流量,被网友封为“苏神”。
作为本届热门运动员,苏炳添相继涉足运动用品、食品饮料、鞋服等领域,这次又跨界跨到了金融行业,成为招商银行全球品牌代言人。
为什么是运动员?
特殊的全球环境下,东京奥运会比以往来得晚一些,这也使得本届奥运会收获了比以往更多的关注度,苏炳添、马龙、朱婷等运动员由此迎来代言数量的暴增。
奥运风潮下,体育名人热度直线上升,加上今年娱乐圈的整治,流量艺人的负面新闻为不少品牌带来影响,运动员显然成为品牌更加稳妥优质的选择:相比流量明星,运动员正能量,少负面,各方面素质过硬,降低了代言人的风险,让品牌可以挖掘更多与代言人间的深层次链接。另外,运动员代表中国在国际舞台发光发热,也能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和共鸣。
如何使“品牌=消费者”?
苏炳添代言招行官宣次日,#苏炳添收到感谢信#登上热搜。
一封信,让品牌成为亿万国民的“代言人”。
如果说TVC中的“我们”一词,还是品牌自身的口吻,那么这封写给苏炳添的信中,“我们”一词的含义则进一步扩大,成为品牌与消费者共同的第一人称。
苏炳添代表中国在世界赛场上取得耀眼成就,让他成为国民心目中的一个符号,他承载着“中国速度”的意义和价值。招商银行一句“谢谢”,表达了对苏炳添的感激与敬意,也站到了普通人的位置,说出了亿万国民的心声,从而实现立场同化,成为消费者的“代言人”。
在感谢苏炳添之后,这封信并没有结束,品牌转而“同样感谢这一年在不同赛道上全力以赴的每个身影”,因为“我们一起奋斗的姿态,就是国家最美的风景线”,实现了“我们”一词从“招行”到“所有和招行一样的奋斗者”的扩张,通过肯定所有人为这个国家的富强所作出的努力,品牌摒弃高高在上的姿态,和所有的消费者站到了同一起跑线。
构建消费者与代言人的对话
到这里,招商银行其实已经建立了“品牌=代言人”和“品牌=消费者”的的等式,然而在收到致信之后,苏炳添在便签上写了一封回信,构建了代言人与品牌间的平等对话。
“保持专注,不断尝试突破自己……我在招行银行身上,也同样看到这种气质”,苏炳添的回信让品牌单方面的敬佩,变成了品牌和代言人彼此认同的“两情相悦”和一路同行的承诺。
信中埋了不少梗,比如苏炳添在信中用“班里的男同学”、“陪老婆的邻居”、“朝九晚六的朋友”,反复强调自己不过是一个努力的普通人,时不时冒出来的两句广东话弥漫着烟火气。回信的末尾,苏炳添借着与品牌的回信,向所有的朋友说谢谢,原来前文的铺垫,是为了在这里告诉大家:我和你们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通过平等对话的构建,苏炳添由领奖台上那个闪耀的、令人仰望的角色,重新被放置回日常生活中,于是苏炳添、招行、以及所有奋斗在各自赛道的人们,变成一个更大的“我们”。
在快节奏碎片化传递信息的时代,书信的形式可谓诚意满满,对话的往来更是让品牌、消费者、代言人环环紧扣。在社交媒体矩阵的驱动下,让消费者可以通过品牌,实现与苏炳添的对话,实现社交声量最大化。
新表达传递品牌新价值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32岁的苏炳添刷新亚洲纪录,即将迎来35岁生日的招商银行,也正在拥抱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给苏炳添的致信中,招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也同样渴望,渴望用更快的速度,让财富管理飞入寻常百姓家。过去,招商银行主打“服务”和“创新”两个认知,跑入“大财富管理”新赛道后,就需要借助“国民流量”,传递“让财富管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新理念。
新理念迫切需要新表达,“国民性”要求品牌一改精英化的话语体系,打破沟通壁垒,降低理解门槛,同时将品牌原有的专业度和高水平转为可感可知的平民化表达,进而实现真正有效的沟通。透过苏炳添的国民影响力、平等的对话、诚意的表达,招商银行将品牌价值注入到更大范围的消费者认知中,为2022年的新布局蓄势。
后粉丝经济时代,运动员成为品牌价值的优质载体,帮助品牌建立和消费者之间更高效的沟通。招商银行将代言人作为传播的核心资源,围绕其展开环环相扣的营销策略。通过与苏炳添建立深度的联结,招商银行将品牌故事化为代言人故事,实现与消费者的立场同化,构建消费者和代言人的平等对话,使“品牌=代言人=消费者”的连等式成立,建立“国民性”的新标签,最大化释放代言人势能,并沉淀成长久留存的品牌资产,为品牌代言人营销提供了新思路。
免责申明:问答内容为用户发布,不代表云媒派的立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内容。